top of page

社企大趨勢/全球頂尖學院 打造社企創業家搖籃


這一波開設社企課程的人才培育風潮,橫越國界、名師傳授,努力養成最有力的種子軍…

▉ 1993年,在美國資深投資銀行家約翰.懷特赫德(John Whitehead)的大力支持下,著名的美國哈佛商學院(HBS)開創了社企創新計畫(SEI—Social Enterprise Initiative),產官學界結合開創社企新路。20多年來,有超過三分之一的HBS教員參與社企的研究教學和活動。校友也有近三分之一投入非營利或 社企領域。商學院和公益領域的距離愈來愈近。

▉ 美國華頓商學院在免費線上教學coursera開一門「社會企業」入門課,一開課就吸引來自全球近200個國家、近三萬名的學生註冊。從西非到南亞,從 美國到澳洲,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社企人才互相切磋,華頓名師更傾囊相授。社企人才培育不侷限於傳統形式,新世代的社企種子培訓計畫活用科技,橫越國 界,創造新的全球教育可能。

▉ 2010年,由日本相關社企人士成立的「社會起業大學」成立,雖不是附屬於一般大學或研究所之下,但講師集合了日本社企領域的成功創業家,不只是理論也 包括實務指導。從稅金、創業相關行政手續、資金、創業計畫到財務、行銷等,提供有心從事社企的社會人士最實用的知識。社企人才培育風,不只在傳統校園興 起,更已擴及到不同成人教育層面。

如果說教育是相關產業未來發展的先行指標,如果說相關科系吸引的菁英是產業蓬勃興起的堅實基礎,在全球一流學院中風起雲湧開設的社企課程,或可說是預測社企未來是否可長可久的具體象徵。

社會企業的人才培育行動在學院中掀起的風潮和吸引的人才,正是未來社企最有力的種子軍。

厚植教育基礎

傳統營利企業的企業主和成功創業人士,也不自外於這股趨勢。目前全球著名商學院或其他學院的社企課程,許多的起源都是企業家以校友或以創業過來人的身分,用捐款或實務指導方式,建立新世代社企人教育的基礎。

哈佛、史丹佛、日本慶應大學湘南藤澤校區(SFC)等,都有傳統企業家和社企創業家的努力痕跡。許多商學院和企業合作,創造新的收費模式,讓更多對社企有熱情者都能負擔學費,許多學費收費標準是按照組織的收入或預算比例調整,讓中小企業或組織人才能輕鬆負擔學費。

社會問題從科技、教育、醫療到振興地方經濟,解決方式絕不是單一領域而是跨領域的合作。這股社企人才教育潮在校園內的影響不只是多了一個學門,而是讓不同領域和專長的人才有更緊密結合的理由。跨領域交流在各校園處處可見。

畢業生更成為各個不同領域社企的創業先鋒,不同世代校友、系友或院友的聯繫網絡正逐漸擴大漣漪效力,切磋孕育出更多新的人才。人才在學院裡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術或能力,更是找到志同道合創業伙伴的最佳場所。

許多社企課程的對象也不只是年輕學子,更多課程是針對有各式專長和經驗的社會人。各式著名商學院的高階主管社企課程(Executive SE Courses)正是看準這股需求。

建構傳承管道

對許多步入社會多年的企業人來說,歷經不同工作經驗或走到不同人生職涯階段,經濟也有一定基礎時,總常興起「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之事」或為社會貢獻的念頭,此時如藉由這些社企課程了解社企的趨勢和內容,並認識志同道合者,常成為轉業或創業的重要契機。

社企教育的內容也常配合各地或各國面臨的不同社會問題而因地制宜。

例如美國的巨大所得差距造成的教育資源和水準上的不均,哈佛的SEI就設有K-12(大學前基礎教育)教育課程,提供想改革教育的社企人深入且實用的課程內容。

而日本面臨少子高齡化課題,地方面臨經濟困境,慶應大學SFC就針對地方經濟和社區再生等設立專門課程,尋求解決方式。

除了傳統學院之外,社會企業家彼此分享、樂意傳承的特色,更讓許多民間的社會企業大學興起,學院外的管道也多方展開,社企人的熱情有了世代傳承的管道。日本的社會企業大學的畢業生現在在日本各地的活躍,就是佳例。

(作者是專欄作家,曾任美日國際金融機構專事行銷與國際事業企畫。長期旅日,現居美國。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全文轉載自: 經濟日報

15 views0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