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曉琪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hohc0709@gmail.com
在師培課程進行創意教學,可行嗎?
身為師資培育中心的老師、身為創意教學的鐵粉,這個問題常在寒暑假備課時反覆問自己好幾遍。師培中心的學生除本系所的課程外,還要完成27~46學分的教育學程,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完成半年的教育實習始取得教師證。簡單來說,師培中心的課程內容,相當目標導向。
如果有時光機的話,過去當學生的我會對現在當老師的我說些什麼?會對現在的我有什麼期待嗎?也許就是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多一玩興,多一些高峰經驗,多一些未來身為教師的熱忱。
於是,著手將創意教學活動設計融入這學期(1082)『教育概論』課程,希望能作為活化知識、理論與實務能力的橋樑,亦能營造一個活絡、共創的友善學習情境。教育概論是教育學程的必修課程,這學期的修課人數有79位來自中等與小學教育學程的師資生。課程內容分為三大部分,未來教育的想像(第1-2週)、教育基礎理論與實務(第3-16週)、教育市集-壁報發表(第17-18週)等。
未來教育的想像
第一次上課時,面對人聲鼎沸、空氣稀薄的教室,我對學生說『這門課跟你之前修過的學程課程相比,會很不一樣,你會有點忙,你需要跟夥伴合作,你要願意分享,但是會覺得時間過很快,而且會同時學到理論與實務。如果覺得有負擔,可以修其他課,勉強沒有幸福』。
接著,問全班一個問題『你印象中的課堂風景是什麼樣子?』,請學生針對自己求學過程進行印象統整,並在線上平台發表自己對於課堂風景的印象。學生回應的訊息大致分成以下幾類:
低頭族:認真寫筆記、認真滑手機
學生接收老師訊息分成WiFi、4g、2g、飛航模式或直接關機
壓力很大,想要pass考試
前排學生活著,第二排之後在不同次元
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
經由短暫的意見交流後,以『2030的課堂風景』為主題,全班分成20個小組以教育的目標、學生、教師與家長的角色、學習內容與方式、學習環境等進行思考與討論,將小組共識紀錄在壁報紙上進行發表,並錄製Vlog進行同儕回饋。這個活動的目的在於,讓師資生回顧過去他人與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展望未來自我的教師角色定位,並連結教育基礎理論知識(第3-16週)中教育的歷史、教育的理論基礎、教育的對象--教師、學生、家長、教育政策等相關主題。
教育市集-壁報發表
教育基礎理論與實務(第3-16週)除了課堂的引導與講授外,每一組由各週次的講題中自選主題,如:性別教育、教育機會均等、科技融入教學、戶外教育、品格教育、翻轉教育等進行教育相關新聞、期刊、評論等書報整理,每組需至少閱讀整理40篇相關資料,進行摘要與撰寫心得筆記。心得筆記項目包含個人省思、與教育相關理論/政策的連結、評析等,並製作成海報於教育市集進行壁報發表。教育市集為期兩週,每週有10組學生發表,並由全班學生票選當週最佳海報三名。此活動設計為整學期課程的總結性評量,連結師資生未來教育的想像與當前重要教育議題,展現師資生運用教育基礎理論分析、評述教育議題之能力,以及教師專業認同。
教學省思
這是一門由師生對話組成的教育概論,在課堂上有我、有學生的話語,我扮演主持人、評論人,學生是發表人、參與者。多元的活動設計讓整學期的教學步調相當緊湊,而掌握大班教學的流程與秩序的確是個挑戰,仍然需要多加練習。
六月初,部分學生參加本年度的教師資格考,他們的回饋讓我抒解這門課熱鬧有餘,精彩不足的疑慮。學生表示這一門課貼近考試內容,且教育議題簡報的整理讓他們面對時事題能各抒己見。另外,從期末教學意見調查的質性回饋來看,學生普遍給予課程正向評價(如下圖)。然而,教師/同儕回饋的時間不足是未來調整教學設計的重點,透過線上平台可紀錄回饋內容,但回饋的理解與對話是本學期較少進行的。
投身教學總是能得到深刻的感動,學生成就教學創新的實踐,這一門眾聲喧嘩的課就以上述的回饋做結語,下學期再見!
Comments